以波普的名义生活
五月,在798艺术区我们又看到波普教主——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或许我们应该感谢安迪·沃霍尔,正因为1960年代席卷一时的波普运动,同性恋成为一种身份标示,连同披头士、滚石音乐、招贴艺术,作为青年亚文化和地下文化的表现,获得了某种生存权利:波普成为了年轻一代追求新艺术和新生活、反抗艺术权威与社会规范、进入艺术市场的方式。以安迪·沃霍尔为代表的波普艺术家通过广泛的艺术探索改变了世人评价世界、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并以此证明生活和艺术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艺术不再是少数人享用,而属于普通大众,并逐渐以新的方式从为权贵服务转向为民众服务的民主化进程。骗子?还是绝世艺术家?在疯狂的商业时代,在消费、传媒、流行充斥的喧嚣世界里,什么才是真正的艺术呢?这种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环境中,用人们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素材创造“艺术”的波普艺术诞生了,而那位银色长发的“波普艺术教父”——安迪·沃霍尔则向世界宣称:赚钱、工作、商业都可以是艺术!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于是,人们在看到他那些综合流行的“艺术”时,不禁会发出疑问:他是一个撼动20世纪艺术界的天才?还是一个商业时代狡猾赚钱、炒作的大骗子?是一个透视现代社会的哲人?还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疯狂另类?波普艺术是英文“大众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最早起源于50年代的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用图片拼贴手法完成的《今天的生活为什么如此不同,如此富有魅力?》被认为是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波普艺术作品。波普艺术的真正发展是在大众文化最发达的美国。美国的波普艺术与50年代的抽象表现主义有直接的联系,当年轻一代的艺术家试图用新达达主义的手法来取代抽象表现主义的时候,他们发现发达的消费文化为他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视觉资源,广告、商标、影视图像、封面女郎、歌星影星、快餐、卡通漫画等等,他们把这些图像直接搬上画面,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波普艺术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对待消费时代与信息时代的文化,并通过现实的形象拉近了艺术与公众的距离。波普艺术意味着抽象艺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的完结,开始了后现代主义的新阶段。沃霍尔是波普艺术的倡导者。他在探索绘画作品表现的可能性时,突破传统手绘的单一模式,并以重复母题元素的风格表达大众趣味特征。如果从图像学的角度对其部分代表作品进行解读,并从创作手法和创作主题上进行分析,得出沃霍尔引领的波普艺术运动是传统美术和现代设计观念和形式转变的纽带,沃霍尔在波普艺术中的革新、开拓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多元化和互融性发展。沃霍尔宣称自己只是一架生产工业制品的机器,做出来的不是绘画。把美国电影中的“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这位大众偶像的形象批量生产,正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通俗文化蓬勃发展的象征。另类的艺术明星沃霍尔在世时,人们只把他看做是纽约的一位风云人物,美国的一位另类的艺术明星,没有人会认为他能在西方现代美术史上创造永恒的经典。而他去世后,人们才发现,他对艺术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他颠覆了传统的艺术创作,打破了艺术的神秘,把艺术带到了大众之中。在他去世的10多年后,英国艺术界评选出了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5件艺术品——除了达达派领袖杜尚的《泉》、立体派宗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与《亚维农少女》、野兽派领袖马蒂斯的《红色画室》,还有一件就是沃霍尔的《金色玛丽莲》。波普艺术通常以流行的商业文化形象和都市生活的寻常之物为题材,在创作中体现出工业化和商业化的特征。二战后欧美的城市流行文化促成了波普艺术的发展。波普艺术的浓重都市文化气息从题材与创作方法这两个方面体现出来。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寻常物件:衣夹、快餐食品、流行款式的时髦家用电器,比如吸尘器、录音机,大众偶像明星,流行乐歌手,当时的政治核心人物、话题,诸如此类明显带有美国风格的事物都成为波普艺术的主要标志,虽然波普艺术的题材五花八门但是归结到一点它们都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以波普的名义生活
波普艺术因其商业化和大众化的特征及通俗化的内容而迅速赢得了消费市场。在此之前,市场一直被看做是干扰艺术自律性的他律因素,因而市场是不能被艺术和艺术家们所接受的,即使一直存在的“赞助人制度”也被严格地划分了不同的类型:为普通人服务的艺术品市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艺术家所接受的赞助形式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少数人包括贵族和上流社会才可能是艺术品的拥有者。由于波普艺术的出现,艺术收藏史上第一次正式对艺术的受众或收藏者放开了限制,依靠技术上的创新和具象化的表达成功地将普通大众拉入接受者的行列,迅速将自己融入到市场和消费社会的环境中,艺术与市场第一次大规模地结合在一起。波普不拒斥商业与市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且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艺术品变为商品和消费品。并说明了艺术如果走商业化的道路无损于其本质上的完善,市场呼唤艺术,艺术也接受了市场。“我将会以个人名义推出下列任何一类产品:时装、AC-DC、香烟、胶纸、摇滚唱片、任何东西、电影及器材、食物、氮、鞭子、钱!”这是60年代大热的波普教父安迪·沃霍尔在1968年报纸广告上的内容,大肆地宣扬着艺术商业理论。波普艺术作为艺术的一种呈现方式,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时装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全世界都在为安迪·沃霍尔逝世20周年致敬的2007年,波普艺术再度以汹涌之势被时尚界玩到风生水起。或许,如此的现象正好应了安迪·沃霍尔的另一金句:“I really do live for the future。”红色世界的沃霍尔安迪·沃霍尔对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也很明显,比如中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政治波普和此后的艳俗艺术,还有去年在网上忽然流行了的“安迪排行榜”对于时尚明星的油画表现。他最初在纽约为书籍设计插图,后来做一些商业性的美术设计,再后来则是我们比较熟悉常见的以丝网印刷复制大量流行明星的头像。他善于从流行事物中提取代表时代精神的形象,然后以之为素材进行创作。虽然他否认他是在刻意寻求时代中具有象征意义的物象,他说“那一切只不过是他在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但这个象征意义仍然成立。中国的波普艺术家们也是如此,他们表现的可口可乐、俗艳文化则是调侃着中国先富起来的一代人的恶俗品位,作品在描绘中国暴发户的审美情趣,作品中都是大红大绿的色块。2006年11月15日在纽约佳士得举行的“战后及当代艺术”拍卖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其中以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毛泽东肖像》最受瞩目。此画被誉为艺术家70年代创作中最精彩的作品之一,也是近十年来在国际拍卖会上露面的最具代表性的安迪·沃霍尔画作,估价超过1200万美元。上个世纪70年代,美国媒体上开始出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头像及相关报道,安迪·沃霍尔以艺术家的敏锐嗅到一向对立僵硬的中美关系有所缓和,这个时期他大胆地创作了许多以毛泽东头像为题材的作品,取之于媒体的毛泽东肖像开始广泛地与不同媒材结合产生不同形式的作品。安迪·沃霍尔认为毛泽东与玛丽莲·梦露、猫王等西方著名人物的形象一样深入民心;对西方收藏家而言,这张既陌生又常见的面孔,更是具有一种无可抗拒的魅力。 1972年起,他创作了一系列以毛泽东为主题的作品,当中包括10幅巨型肖像画。这是他自1960年代末投入影像创作后,再次回归绘画的首批作品。波普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今天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从社会的结构演变中来,又反过来影响当代。客观的说,整个当代艺术本身都在衰败,但是有价值的艺术家的思想会一直具有影响力,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进程。
名称:九木设计培训中心
咨询电话:彭老师:0731-84822339 13467515852
魏老师:0731-84822319 15387487149
在线咨询QQ:1226652874 1006620556
九木教育培训中心官网:http://www.hn9mu.com
学校地址:长沙雨花区香樟路云集国际大厦11楼(樟树屋站下车)